76.全自动平板划线系统:食品中微生物的快速划线、分离;
77.培养基自动制备分装仪:食品微生物检测过程中培养基的快速分装;
78.商业无菌自动化检测系统:食品检验过程中商业化无菌检测;
79.凝胶成像仪:食品检验过程中DNA样品的成像分析;
80.倒置显微镜:食品检验过程中细胞和微生物样本的观察;
81.抑菌圈测量仪:食品中抗菌成分的测定;
82.核酸蛋白分析仪:食品中核酸和蛋白质的定量分析;
83.二维电泳系统:食品中过敏原如蛋白质的差异分析;
84.通用电泳仪:食品中核酸和蛋白质的分离检测;
85.水平电泳槽:食品中核酸的分离检测;
86.垂直电泳槽:食品中蛋白质的分离检测;
87.核酸高压测序胶系统:食品中核酸序列分析、蛋白质等电点分析;
88.脉冲场电泳系统:食品中致病微生物遗传物质差异分析;
89.全自动毛细管电泳系统:食品中蛋白质、游离脂肪酸、食品添加剂、农药残留、生物毒素和抗生素检测;糖类、维生素分析;
90.真空转印仪:食品检测过程中DNA与蛋白质的凝胶转膜实验;
61.全自动微生物*荧光分析系统:食品中致病微生物的快速筛选;
62.全自动食品微生物定量分析系统:食品中微生物污染水平的快速定量分析;
63.全自动病原微生物检测系统:食品中致病微生物的快速检测;
64.微生物鉴定系统—全细胞脂肪酸分析系统:食品中微生物的快速鉴定;
65.微生物表型芯片分析系统:食品中微生物的快速分型分析;
66.飞行时间质谱微生物鉴定系统:食品中微生物的快速鉴定;
67.全自动微生物指纹图谱分析系统:食品中微生物的快速分型分析;
68.全自动基因指纹分析仪:食品中微生物的快速分型分析;
69.基因定量分析系统-焦磷酸测序:食品中微生物的快速鉴定与分型;
70.全自动样本储存管理系统:食品检验过程中核酸、蛋白、抗体、微生物等样本的保存;
71.基因芯片分析系统:食品检验过程中多种致病基因的快速分析;
72.悬浮芯片分析系统:食品中微生物的快速检测分析;
73.自动化革兰氏染色系统:食品微生物检测过程中快速革兰氏染色分析;
74.快速致病菌*磁珠基因筛选系统:食品中致病微生物的快速检测分析;
75.全自动致病菌酶标检测系统:食品中致病微生物的快速检测分析;
微生物药物敏感试验的质量控制
临床常用抗微生物药物敏感试验包括一般β-内酰胺酶测试、**广谱β-内酰胺酶(ELBLs)测试、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以及定量药敏试验。
1.ESBLs测试的质量控制: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(CLSI:原NCCLS)目前仅提供了肺炎克雷伯菌、产酸克雷伯菌、大肠埃希菌和奇异变形杆菌ESBLs的测试标准。其测试标准参照较新的CLSI文件。质量控制随临床测试菌株一同进行。
2.纸片扩散法及MIC测定法药敏试验的质量控制:质控试验条件、质控菌株选择及质控允许范围参照较新的CLSI规定。频率为每周至少一次。
3.某些耐药菌检测的质量控制:一些耐药菌株如高水平氨基糖苷类耐药的肠球菌、苯唑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等的IQC具体方法、质控菌株及质控预期结果参见较新的CLSI规定。质量控制随临床测试菌株一同进行。
4.一般β-内酰胺酶测试的质量控制:至少每周一次。质控菌株可使用临床分离的已知菌株,但较好使用标准菌株,如淋病奈瑟菌ATCC31426(β-内酰胺酶阳性绿脓杆菌ATCC27853)和淋病奈瑟菌ATCC43069(β-内酰胺酶阴性或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)。
四、细菌染色的质量控制
在临床细菌学检查过程中,革兰染色和抗酸染色使用频率较高。
1.革兰染色IQC要求:利用标准菌株(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及大肠埃希菌ATCC25922)或其他已知的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菌至少每周进行一次质量验证。
2.抗酸染色:利用已知的抗酸杆菌(AFB)阳性涂片每周或在更新炭酸复红染液时至少进行一次质量验证。